摘要:这一次,相比此前举惊四座的阳泉0.61元和芮城0.65元,华电内蒙古公司、青岛昌盛日电和北方联合电力均爆出了低于0.56元的价格,阿特斯的报价是0.59元。 ...
不存在外企收购中企设置障碍问题有日本媒体近日报道称,最近日本经济界三团体来华访问时向中国商务部提交了希望中国改善经营环境的建议。
既然如此,为何不把这个门槛定低一些,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获得更低的电价呢?门槛太高,很容易形成垄断。领跑者的投标单位都是行业的领先企业,中标的更是领先的佼佼者,中标项目几乎都是行业的最低电价,但阳泉的中标电价中位数为0.77元/kWh;包头的中标电价中位数为0.57元/kWh。
七、结语考虑保障光伏行业最优秀企业的投资项目能够获得基本的收益,考虑到补贴缺口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建议:三类地区光伏分别降价0.1-0.15元/kWh,分布式补贴不变。国家没理由拿全国人民的钱补贴光伏项目,使其产生超额利润。另外,可再生能源附加费的收取需要找一个责任主体。五、标杆电价只是门槛众所周知,目前光伏实行的是竞争性配置。整个行业对此均怨声载道。
如果连行业最优秀的企业、最低限度也只能做到的水平,也高于征求意见稿中的标杆电价,那也就意味着行业大多数企业其实已经失去了竞争的机会。光伏标杆电价调整的征求意见稿下发以后,整个光伏圈瞬间沸腾了。其中,政策的波动尤其是电价调整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到了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再加上无章可循的弃光限电等行为,致使中国光伏产业在成为我国在世界上不多的领先产业,并为国家节能减排的大局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连基本的合法经营权益都得不到保障。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价格的最基本因素就是成本,我们有成本的依据,但政策制订者一定是应该很科学的,意见稿是否是根据严格的成本依据制定出来的?要遵循价格制定的基本原则,如果人员不够,可以聘请一个专家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光伏电价的制订定不能再走与煤电标杆电价挂钩的老路,而是要遵循成本加合理利润的模式,特殊的项目可以采用竞标方式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监刘笑:对光伏电价的测算方式应予公开电价的调整,应对其所依据的电价测算方式予以公开,并且应该考虑弃光限电以及补贴拖欠对企业带来的资金成本上升和利润下降等因素。在大幅度压缩补贴的同时,应该同步解决补贴拖欠问题,并尽快发放到位。
一位来京参加光伏大会的业内大咖,都忍不住在朋友圈里调侃:霾,还是首都的纯啊。建议不应忽略目前化石能源的环境污染成本和清洁能源改善环境所带来的收益。
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仇展炜:降价不宜太猛,这不利于国家节能减排大局,应由市场去发现价格可再生能源补贴价格下调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行业整体秩序的理顺,首先应该做的是全面落实已有的可再生能源政策,不该选择性落实,有关部门要协调和处理好目标、规模和资金三者之间的关系。分布式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发展起来,更需要国家政策包括价格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比如要求一定比例的新建建筑能够加装分布式光伏发电,就近使用、就近消纳等。另一方面,严重的雾霾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们这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碍,不仅民众生活与经济发展深受影响,国家的国际形象也严重受损。调价幅度太猛,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当下这场来势凶猛的雾霾,无疑是再次的警醒,如果连生存都成问题了,再论其余又还有何意义。只有足够清晰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其他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近几日,多时未见的重度雾霾,再次突袭京城。从这个角度而言,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者,还是业内企业,都应该换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待清洁能源行业面临的发展难题。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政策层面没有充分考虑给予产业修养生息的空间,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一方面,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的一纸征求意见稿,让以光伏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的价格与补贴问题再次成为主流舆论场的焦点,各方激辩的结果是,价格司不得不在短期内发出了第二份征求意见稿。
调价对于净化整个行业的环境和秩序无疑具有好处,可以把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筛选出来。但相对来说,关于电价调整的征求意见稿对于行业的冲击更大。
正如一位业界知名企业家所言,如果这种局面得不到改善,这个行业恐怕难有明天。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院时璟丽:决策方面不够细腻,产业方面不够自律。中兴能源副总裁崔雅萍:分布式不仅不应降价,还应加大扶持力度不能让问题越积越多,而是要想办法疏解,一个一个的解决。中国光伏电站近年规模虽然上升很快但是光伏发电量依然占比很小,补贴资金不足不应以简单的降补贴作为解决方式。现摘录部分与会人士的观点,以期引起更多人对这一直接影响我们生活环境的话题展开讨论,以共同推动我国清洁能源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改善环境贡献一份力量。华为智能光伏常务副总经理胡宣春:长期依靠补贴发展的行业长久不了,但降价是把双刃剑,宜谨慎使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李晓昕: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给予产业休养生息的空间目前来看,国内光伏产业仍存在基础研发缺失的问题,这无疑将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价格的最基本因素就是成本,我们有成本的依据,但政策制订者一定是应该很科学的,意见稿是否是根据严格的成本依据制定出来的?要遵循价格制定的基本原则,如果人员不够,可以聘请一个专家组。
这是一幅再应景不过的图像。10月20日,一场关于光伏电价调整意见的座谈会在北京新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来自国家能源局、工信部以及相关协会、学会、商会和企业代表约50人出席。
以下为记者略做编辑的部分人士的观点: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处副处长邢翼滕:断崖式调价对行业影响过大近期各方面的信息似乎都对光伏行业颇为不利,包括十三五的目标也在口径上调整为确保1.1亿千瓦,力争1.5亿千瓦。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真正让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才能最终降低对补贴的依赖,实现平价上网。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降价是趋势,但降价并不会让产业的过热降温降价和产业过剩是两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补贴基金有缺口,是征收强度和范围的问题;可再生能源法赋予行业的权益,要落到实处。包括技术如何升级、资金如何筹措、产业如何规范,以及与其他能源之间谁该优先谁该推出等等诸多问题,都将不再是问题。晶澳太阳能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曹博:适度的降价是压力,过大的降价是摧毁行业根基行业整体成本的下降,最有效的途径仍然是通过技术的提升,如果生存都成问题,企业怎么还有能力去搞技术研发?这次降价幅度对企业带来的压力太大,已有光伏发电企业在做退出准备,延伸来看,也将对光伏制造技术的持续提升带来极大的破坏力。其中,政策的波动尤其是电价调整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到了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再加上无章可循的弃光限电等行为,致使中国光伏产业在成为我国在世界上不多的领先产业,并为国家节能减排的大局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连基本的合法经营权益都得不到保障。
但是,断崖式的调价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很可能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亦审慎为之。是雾霾太过顽强?还是我们根本就没有决心改变?当我们高高举起砍向清洁能源价格的屠刀,还在为要不要发展清洁技术而讨价还价时,雾霾却已如黑云压城,这是不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和嘲笑?近年来,作为对节能减排作出最大贡献的清洁能源行业中国光伏产业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不断面临着各种发展难题。
这无疑要求行业继续深挖潜力,狠抓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继续降低成本。在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制定中,说到底,存在着一个我们究竟是否真心要发展清洁能源的问题。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光伏电价的制订定不能再走与煤电标杆电价挂钩的老路,而是要遵循成本加合理利润的模式,特殊的项目可以采用竞标方式。补贴这一说法是不对的,这是从各用电户征收上来的专款,不是财政给出来的补贴。
与此同时,清洁能源领域很重要的一个行业会议中国光伏大会,正在北京新国际展览中心召开,但会场已沦陷于雾霾中这也意味着我国第一个寒温(高原)气候的国家级光伏系统及平衡部件实证性研究示范平台建成。据介绍,该平台总装机容量为5.167MW,包括11种光伏组件和9种系统运行方式,是目前国际上光伏组件种类及系统运行方式最全、容量最大的实证性研究示范平台。该课题还建成了我国第一个MW级光伏系统和平衡部件野外公共测试平台,其最大测试容量为1MW,包括500kW固定式综合测试区、500kW多种跟踪光伏系统测试区、BIPV组件测试区及新型光伏组件测试区等;研制成功了国内首个模块化可移动光伏系统测试平台,已对国内新疆、青海、江苏等地多个光伏电站开展了现场测试;同时研制了国内首个测试条件完备的1.5MW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测试平台,并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
专家指出,通过该课题的实施,在我国青海省建立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光伏系统及平衡部件实证性研究示范基地,可充分依托当地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气候条件及优良的光照资源,针对多种不同类型的光伏组件、系统和平衡部件开展长期实证性研究测试,并面向行业提供第三方公正的野外公共测试环境,可为我国西部集中并网光伏技术规模化利用提供研究和实证性验证平台,为光伏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技术依据,为在我国不同气候区和针对不同类型的应用建立实证性研究示范测试基地提供技术支持和经验。日前,中科院电工所承担的十二五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重大项目课题光伏系统和平衡部件现场测试与实证性示范研究在青海省进行了现场验收
该课题还建成了我国第一个MW级光伏系统和平衡部件野外公共测试平台,其最大测试容量为1MW,包括500kW固定式综合测试区、500kW多种跟踪光伏系统测试区、BIPV组件测试区及新型光伏组件测试区等;研制成功了国内首个模块化可移动光伏系统测试平台,已对国内新疆、青海、江苏等地多个光伏电站开展了现场测试;同时研制了国内首个测试条件完备的1.5MW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测试平台,并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专家指出,通过该课题的实施,在我国青海省建立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光伏系统及平衡部件实证性研究示范基地,可充分依托当地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气候条件及优良的光照资源,针对多种不同类型的光伏组件、系统和平衡部件开展长期实证性研究测试,并面向行业提供第三方公正的野外公共测试环境,可为我国西部集中并网光伏技术规模化利用提供研究和实证性验证平台,为光伏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技术依据,为在我国不同气候区和针对不同类型的应用建立实证性研究示范测试基地提供技术支持和经验。
据介绍,该平台总装机容量为5.167MW,包括11种光伏组件和9种系统运行方式,是目前国际上光伏组件种类及系统运行方式最全、容量最大的实证性研究示范平台。这也意味着我国第一个寒温(高原)气候的国家级光伏系统及平衡部件实证性研究示范平台建成。